第(3/3)页 朱高炽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,对于这件事他也知道。 而黄去疾是不可能看得到吏部的官员名单的,他还没那个权限。 所以,这应当如同话他话语之中所言一般,是通过詹事府窥见的。 诚然,连东宫之属尚且如此,那地方中的冗官冗吏又该有多少。 “古人有云,官不必备,惟在其人。生息之道,在于节俭,我稍后便上一封奏折呈报陛下,其上会提到是你的主意的!” 朱高炽笑着说道。 倘若这项政策真的通过的话,那将会为朝廷节省了一大笔的开支。 没有办法,明朝虽然人多,但是朝廷穷啊! 历朝历代就属明朝穷了! 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身,登基之后也是清茶淡饭,崇尚节俭,不仅将国家的赋税定的极低,就连商税那些都是低的要死,堪称历朝历代最为低。 除此之外,还不允许官员贪墨,贪六十两者,便斩。 当然了,六十两对于百姓来说自然是天数,但对于商贾来说,简直可笑。 再对比清朝之时,贪了几亿白银的和珅,那就更为可笑了。 当然了,历朝历代都有贪污的官员,也不能拿个例说事,但问题是不止和珅一人,雍正好不容易肃清的朝廷风气,被乾隆又给养的朝中近乎无人不贪的地步,就可以想象得到了。 不然怎么能培养出古今第一贪官和珅呢? 谈贪官,绕不开和珅。 和珅就是贪官史上的一道里程碑,一道靓丽的风景线,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山! 而这就发生在号称十全老人的大清千古一帝的乾隆时期,乾隆不愧是千古一帝,十全老人,吾等敬仰。 “别啊!太子殿下,臣的本意不是如此,臣的意思是,朝廷既然有了这么多的冗官,不如采取轮换制度,让吾等官员能够上一天班休一天班……” “嗯,臣的意思是这样……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