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杨拓的史家并不会参与这次争鸣大会,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,见证并记载这段辉煌的历史。 不过许行的农家与扁鹊的医家,却需要在大会之上证明自己,面对百家的质询。 众人在稷下学宫住下之后,许行与扁鹊每日都在准备,整合自家的思想,应对他人的询问。 而其余弟子,则散于四方,见识那千奇百怪的学说,论点。有谈天的,有说地的,有论古的,有述今的,无数的思想在这里交汇,在这里碰撞。 他们之间互相补充,互相完善。丝丝智慧的火花,在碰撞中升华,开花结果。 大会并非一蹴而就,这准备的过程也必不可少。许多的思想,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完善。 就算是酆都,继承了本尊后世的见识,称得上一句见多识广,亦会为某些观点抚掌赞叹。 在齐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学术交流之时,大巫“起”领着一众巫族悄然融入到秦国之中。 他们或隐于山野,或居于闹市,或进入军中,或出入庙堂,每一个巫族都在积聚实力,等待时机。 这一批巫族,都是族中后起之秀,是无数岁月积累下来的族中精英。 他们的能力毋庸置疑,很快就有人在秦国脱颖而出。他们都隐去了自己巫族的身份,只等再次震惊三界。 进入庙堂之人,出谋划策,发展国力。进入军中之人,以巫法操演士卒,演练阵法。 以一族之力支持一国,秦国内强经济,外扫蛮夷,其国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。 十年生聚,十年修养,十年征伐。以如今的形式来看,最多不过三五十载,人族之势极有可能两级反转。 在齐国沉迷于诗书礼乐,发展文化之时,秦国却以血与火,戈与矛,在淬炼着自身的意志。 这一日,临淄城外迎来了一只庞大的队伍。孔丘身着儒袍,上戴儒冠,乘马车行于前。 身后有七十二名弟子,分两列紧随其后。孔丘如今声明远播四方,诸侯为之礼敬。 都言孔子门下有七十二贤者,三千弟子。不过三千弟子终是个虚数,犹如三千世界一般,只是形容其数量之多。 而这七十二贤者,却是孔子的入门弟子,每一个都有名有姓,才华横溢。 第(2/3)页